导语: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街道办事处刘德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荆刘彦带领村委班子一同以“五星”支部建设为引擎,深化运用“1315”党建核心,巩固夯实“146”治理基础,干群齐心、华丽转身,带动全村大有为、谋发展、夺五星、促振兴。聚焦“一村一品”,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为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增添新动能。其中在草莓种植、采摘旺季,年增收60余万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
图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街道办事处刘德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荆刘彦
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街道办事处,有一个村庄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传奇。这里,是刘德城村——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在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荆刘彦的带领下,刘德城村以“五星”支部建设为引擎,深化运用“1315”党建工作法,巩固夯实“146”治理基础,干群齐心,实现了从拆迁村到乡村振兴新标杆的华丽转身。
图为刘德城村党群服务中心
党建引领,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刘德城村位于郑州市西南部,与新郑市龙湖镇接壤,南水北调大运河东西横贯全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然而,2016年的整村拆迁,曾让这个村庄面临发展的阵痛。2020年7月,随着村民回迁至滨河新居,刘德城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图为刘德城村滨河新居
在荆刘彦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引领,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85名党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通过“1315”党建工作法和“146”治理基础,刘德城村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为村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为刘德城村党委会
“一村一品”,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刘德城村瞄准市场需求,聚焦“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草莓特色种植,为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增添新动能。
图为刘德城村草莓大棚
在310国道南边的土地上,曾经的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微薄。经过村“两委”班子的深入调研和谋划,刘德城村决定种植草莓。整治撂荒土地15亩,搭建塑料大棚10座,种植香野、粉玉、真红美玲等优质草莓品种。预计年产量达2万斤,按市场价估算可增收60余万元。草莓大棚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在草莓种植、采摘旺季,每天可吸纳周边村民1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3000余元。
生态优先,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还要美环境。刘德城村以小区、田地、廊道绿化为重点,积极扮靓人居环境。
图为刘德城村小区
村内充分利用“郑好拍”“郑连心”等平台,发动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全年处置小微事件984件。通过“以点带面、见缝插绿”的方式,打造街头绿化小品10处,扮靓入村主干道。
刘德城村有耕地2220亩,农田基础好,曾有“花生基地”的美誉。为了破解部分农田无人种、不想种的困境,村“两委”制定激励措施,成立农业服务队,发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率先种植花生、红薯、应季蔬菜等,着力恢复和维护田园风光。
图为刘德城村村民在田地劳作
背靠南水北调干渠,刘德城村拥有300亩的生态廊道。村网格员齐心协力,全年巡河48次,坚决守好一渠碧水,筑起村庄未来发展的生态高地。
图为南水北调干渠
投资兴业,共创刘德城村“新未来”
如今的刘德城村,已经从一个拆迁村蜕变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型社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企业家们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我们诚挚欢迎广大企业家前来考察、投资,共同见证刘德城村的蝶变之路。我们将以最真诚的态度、最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位投资者保驾护航。相信在刘德城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您的投资必将收获丰硕的成果!
(编辑:刘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