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郑州市秋粮生产已进入成熟期,为及时了解当前秋粮生长情况,做好产量预估,科学指导秋粮后期田间管理,9月2至4日,郑州市农委组织相关农技人员,前往新郑市、荥阳市等地开展秋粮产量构成因素及生产形势调查工作。
在新郑市辛店镇黄岗村、城关乡薛庄村、梨河镇老观李村和荥阳市浏河镇分水岭村、高村乡穆砦村、广武镇军张村等地,农技人员实地调查了玉米、大豆、谷子等秋粮作物长势情况,分别进行了理论测产,并向当地农民等详细询问当前秋粮生产情况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后续收获期工作。由于今年秋季雨水较为充沛,我市玉米、大豆、红薯、杂粮等作物长势都好于往年,若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今年秋粮生产将获丰收。
目前,距秋收还有将近2周时间,郑州市农委建议各地一定要坚持不懈、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确保全市秋粮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一要突出抓好防雨涝、防倒伏、防早收。要进一步加大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措施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到玉米适时晚收,最大程度挖掘玉米增产潜力。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秋作物的机收率。对所有的秋播作物,都要根据农时要求,做到及时、适时收获。要坚持边收边打,抓紧晾晒、防止霉变,做到颗粒归仓;二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要针对“三秋”生产特别是秋粮收获期间可能出现的雨涝等极端天气,及早研究制定防灾预案,做到科学防灾,主动避灾。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要加强社会化服务,加快烘干技术应用,降低谷物发生霉变的风险。要积极宣传引导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作用。要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主动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灾害危害程度。灾害发生后,制定科学救灾方案,指导农民因地制宜落实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编辑: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