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 工作动态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党组书记、主任樊惠林做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组(党委)书记访谈特别节目
来源:郑州新闻广播  时间:2020-01-01 09:17 
12月31日上午8:40,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党组书记、主任樊惠林做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组(党委)书记访谈特别节目。

       12月31日上午8:40,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党组书记、主任樊惠林做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组(党委)书记访谈特别节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到咱们郑州市农委,初心与使命也是什么?

       樊惠林:作为“三农”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就是要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力以赴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坚决稳住农业这块压舱石,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乡村振兴中迈开大步,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郑州特色的、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从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围绕“守初心、担使命”郑州市农委都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樊惠林:一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区域功能定位,集中连片、串点成带,分区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

       二是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按照“服务都市、保障供给、优化生态、传承文化、融合城乡、富裕农民”功能定位,调优农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市民绿色、优质、安全、休闲等美好生活需求。以建立土地流转补贴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牵引,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为要求,提升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水平;以清洁绿色生产、种养生态循环为目标,建设美丽牧场,引领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为魂,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档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乡村绿色生态“美丽风景线”、转化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美丽经济”增长点。

       三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绿色品牌农业。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四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完善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五是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市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六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咬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一抓到底不懈怠,一鼓作气攻山头,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起来,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聚焦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点对象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又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来增强人民群众在“食”这个大事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樊惠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做好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源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委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的“四个最严”要求,从四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投入品监管,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整合执法资源,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每年都与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责任书,发放监管公开信。同时,由市农委牵头建立郑州市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公安、市场监管、供销、工信等部门协同作战,每年四季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进行拉网式重点排查,严肃处理违规生产、经营、使用农药行为,坚决铲除生产经营农兽药的“黑窝点”。今年以来,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市集中力量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231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6086家,查处问题127起,责令整改133起,有力打击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管”出来的,更是“种”“养”出来的。我市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狠抓生产环节管理。在种植业方面,我市大力推进面源污染治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水产养殖方面,减量提质,小池改大池,净化水体。我市建立起重点种植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的行政村、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自检体系,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实行农产品包装标识、二维码追溯、产品检测合格证明、“三品一标”标志等多种形式的产地合格证准出制度、生产记录制度、自检室制度、送检制度等。

       三是支持品牌认证增强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品牌代表的是信誉、信用和信任。培育知名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按照“市场引导、品牌影响、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品牌发展思路,以“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和“三品一标”等认证为重点,通过实施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免费环评、免费检测等优惠政策,对取得“三品一标”的主体进行资金扶持,强化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目前,我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数量376个,位居全省第一,涌现出了“好想你”“三全”“思念”“黄河鲤鱼”“大樱桃”“河阴石榴”“中牟西瓜”等一大批闻名全国的农业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四是建设追溯平台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为实现我市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倒逼生产者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我市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已建成市级监控指挥中心、中心机房和综合注册登记平台、综合信息采集平台、综合监督管理平台三大平台、15个县级指挥分中心,对接187个市场检测室和382个追溯网点,覆盖全市规模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生产基地、批发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可实时进行视频监控、数据采集、检测结果上传、市场预警、质量追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咱们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如何?  

        樊惠林: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2015年开始,我市试点建设美丽乡村项目,几年来,市财政共投入6.15亿元,启动建设美丽乡村试点项目42个。一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改善了村域的道路系统,大部分村庄修建了景观道路,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亮化;修建了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开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科技文化活动广场、休闲广场及小游园建设等,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及服务功能完善提升。二是村容村貌提升方面。进行改房、改院、改厕、改门、改墙。通过对传统古建筑修缮,对村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自然地貌进行改造,村庄“宜居”目标基本实现。三是特色产业这块,各试点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积极培育特色农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建设宜居的同时,初步形成了宜业、宜游的业态。我市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成效初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郑州市农委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确保兑现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樊惠林:2019年,郑州市紧紧围绕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要求,以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为主线,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统筹推进“六个精准”,深化问题整改,全年标注脱贫749户1724人,实现了存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一是攻坚责任进一步压实。建立完善了市委常委联系县(市)区、市级领导负责分管领域脱贫攻坚工作和分包贫困村制度,以及市、县、乡、村各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市级领导牵头成立了14个落实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专项指挥部,出台了《关于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的意见》。

       二是攻坚合力不断增强。专项扶贫方面,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5亿元,实施项目505个。行业扶贫方面,各行业部门累计投入资金5.63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定点扶贫方面,490支驻村工作队、2万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做了大量工作。

       三是攻坚基础更加牢固。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人口“回头看”问题排查及整改工作,扎实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家考核、省考核、市结对互学自查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整改,取得扎实成果。

       四是攻坚举措精准有力。打好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四场硬仗”,深入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助残、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清零、扶贫扶志等“六大行动”,深化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人居环境整治扶贫等“四大工程”,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见效。

       能不能为我们听众朋友推荐几处我们郑州自己的世外桃源?

       樊惠林: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涌现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比如创客示范基地---二七区樱桃沟村。按照现代田园城概念,以美丽乡村为切入,以高端文旅、生态农业(樱桃种植)、休闲度假为支撑,以民宿、创客基地、养老养生等为补充,打造中国第一个创意乡村,2017年该村获得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2017年该村创建国家4A级景区成功,樱桃沟4A级景区正式挂牌。还有号称中原第一村--新郑市泰山村、郑州市新农村典范--新密市黄固寺村,休闲度假养生新去处地---新密市朱家庵村、登封市北高庄村,产业带动安居乐业---中牟县十里铺村等,都各具特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和远方,就在这里,只等你来。

(编辑:王柯)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党政机关网站标识
主办单位:郑州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西路63号 联系电话:0371-67170700 邮编:450006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