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我省2010年麦播技术意见
来源:本站  时间:2011-08-25 19:30:35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议、农业部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三秋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搞好今年麦播工作,努力提高麦播质量,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河南省2010年麦播技术意见》,并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的开展,广泛进行宣传,及时指导各地适时种足种好小麦,切实打好今年麦播基础。
 
  《意见》全面分析了今年我省麦播形势,认为今年麦播工作有利条件较多: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小麦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农民种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小麦分区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渐趋成熟,并积累了应对多种自然灾害,抗灾夺丰收的经验,小麦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种子、化肥、农药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秋季降雨偏多,土壤墒情较好。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秋作物成熟收获期推迟,收秋、腾茬、整地时间紧、任务重;近几年我省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病害以及地下害虫等危害呈加重趋势;气象因素不确定性增大,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多、危害加重;少数地方农机农艺措施结合不够紧密,实现精细整地的要求难度较大。
 
  《意见》明确提出,今年全省麦播要重点落实好五项关键技术措施:
  第一,优化品种布局。豫北、豫中麦区以矮杆抗倒、抗寒、耐病(主要是抗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高产、优质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搭配早熟弱春性品种;豫西南麦区以抗耐病(抗锈病、白粉病,耐赤霉病)、抗穗发芽的早熟弱春性品种为主;豫东、豫东南麦区选用春季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抗白粉病和锈病、感纹枯病轻的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种;信阳稻茬麦区以选用早熟、耐湿、耐赤霉病、感纹枯病轻的弱春性品种为主;豫西岗坡旱地麦区以选用耐旱性好、抗寒、抗病(抗锈病和黄矮病等)的半冬性品种为主。
 
  第二,提高整地质量。各地要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地块必须耙实”的要求,精细整地,狠抓整地质量,边收秋边腾茬边整地,确保小麦适期播种;做到农机农艺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机械深耕面积,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对秸秆还田地块用大型拖拉机将秸秆深翻入土,耙耱压实;对旋耕田块,采取耙实、镇压等措施踏实土壤,对连续旋耕2~3年的田块要进行深耕,促进小麦根系下扎。
 
  第三,科学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要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体原则:氮肥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相结合,测土确定磷钾肥用量,针对性补施微肥。高产麦田和优质麦田块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50%做底肥,50%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中低产麦田70%底施,30%追肥。氮肥深施,磷钾肥分层施,锌肥与细土拌匀后撒施。旱地麦田要求一次施足底肥。
 
  第四,合理确定播期播量。豫北麦区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3~12日,弱春性品种10月13~18日;豫中、豫东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7~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23日;豫南、豫西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2~18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8日至10月底;豫西丘陵旱地麦区半冬性品种9月25日至10月5日。严禁弱春性品种过早播种。早茬麦田一般亩播量7~8公斤,中晚茬或秸秆还田地块一般亩播量8~10公斤,稻茬撒播麦田亩播量12~15公斤,因灾延误播期或整地质量较差的麦田,每晚播3天每亩播量增加0.5公斤。
 
  第五,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孢囊线虫病、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搞好种子检疫,防止含有检疫对象的病虫害通过种子传播扩散。对全蚀病发生区搞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尤其是小麦胞囊线虫病特别严重的田块进行土壤处理,兼防吸浆虫。大力推广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节约成本,提高防效。
 
  《意见》强调,为“十二五”全省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各级农业部门都要抓紧抓实抓好当前麦播工作,迅速行动起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搞好各项服务,确保今年全省麦播工作顺利开展。各级领导和农技人员要深入麦播第一线,搞好技术培训与宣传,继续开展科技人员“万人包万村活动”,及时下派专家督导组巡回指导,扎实开展好小麦高产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确保供给,维护农民利益。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