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郑市2005年农业工作
来源:本站  时间:2011-08-25 19:26:39  

2005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的一年。新郑市依照“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理念,遵照“守土生财抓调整、离土致富抓转移、完善体系抓服务、加大投入强基础”要求,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抓住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农业服务体制,优化农业服务机制,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创新建立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方面,效果尤其突出。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是提高新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应用率的有效途径。为此,新郑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1、建立农业服务新机制。创新了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和经营机制,对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进行了有机分离,由财政开支人员专职公益性服务、自收自支人员专职经营性服务,即:“财政开支搞公益、自收自支搞经营”,二者在机制上分离、在服务中结合。对业务站室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岗位、工作方式、管理及绩效考评办法重新界定,成立了市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6个区域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6个农业经营性公司、80名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创建节约型机关,实行集中办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办事效率。增强监督管理透明度,成立了重大事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公开、公正、公平办理每一件事情,增强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  2、构建农业服务新网络。搭建了市、区域、村、科技示范户四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成立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组建6个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和180个村级服务站,延伸发展了1800个科技示范户。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设立了轩辕农牧网、内部局域网,打造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培训、选拔,成立由80名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农业专家服务团、两部农业120免费热线电话、10辆为民农业科技服务车,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技术服务。服务体系外连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统一设计了农业微标,车辆统一了标志,专家队员统一服装,各站点统一了门匾,明确了“科技入户,服务三农”的体系服务宗旨。  3、发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作用。农业服务体系以四级网络为主体,以互联网络、交通网络为手段,借鉴“医院坐诊、乡镇工作、银行管理、现代商业连锁经营”四种管理模式,有效处理好农技咨询服务、工作方法方式改进、公益性与经营性、物资服务等关系。在服务内容上从种植向种、养、加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上转变,从行政命令向政、技、物结合上转变;在服务领域上,从单一的技术服务向农业信息、生产管理、产后销售、农资供应等宽领域上转变,形成了专家队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平台,专家队、区域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信息控制中心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有机结合,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实现了农业现代科技服务。  4、取得农业服务阶段性成效。一是搞好了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先后举办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合作社建设、果树优质高产栽培及管理等培训班80多场次,培训农民3.6万人次,培养新型科技示范户1800户。组织美多、建国职业学校等16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计算机、厨师、理发等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2万人。专家队解答农业120电话及来人咨询2950余次,农业科技服务车上门技术服务695辆次,解决农民生产技术难题490余次。二是广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累计引进各类名、特、优种子、种苗、种禽新品种30余个,改良牛1.8万头、肉羊1.4万只,推广大宗农作物良种160万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重点推广了秸秆综合利用、畜禽改良、反季节设施栽培、绿色食品生产、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信息农业等20余项重大技术。三是建好农业科技示范场。己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4个,面积600亩(如海林公司“猪-沼-菜”示范场、城关乡敬楼村“猪-沼-果”示范场、龙湖古城村日光温棚大粒樱桃示范场、新村高千庄果树苗木示范场)。承担实施国家及省、市重大农业项目9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沼气建设、玉米、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奶牛小区建设、亚行贷款能源生态建设、雏鹰公司大型沼气建设)。参加了全国农村生态能源亚行贷款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推介了《构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课题项目,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试点市(县)”。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