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科教齐发力 增产增收见成效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时间:2012-07-19 09:37:31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湖北省委省政府将2012年确定为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年、农业科技促进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粮食增产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了2012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万名机关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推出科技助农10大行动等,科技促进年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发展
  今年伊始,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农业科技产业链的实施意见》,筹措资金8000万元,以企业为主体,依托优势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加强产业重大科技攻关,构建粮食、酒业、棉花、油料、家畜、家禽、水产、林业、茶叶、生物质能源等10个在全国有竞争能力的产业链条,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形成工业主导、科技支撑、配套完善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湖北省农业厅还选择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猪、鸡、鸭、蛋、茶叶、水产”等6个特色和优势产业,确定了6家大型加工企业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共安排资金3000万元,遴选了一批行业专家。每个产业由一两位知名专家牵头,带领一个科研团队,依托一个龙头企业,提供一笔科研经费,开展科技攻关,重点解决加工环节的技术难题,增强企业竞争力。
  为加强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衔接,省政府今年拿出经费1000万元,正式启动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围绕湖北省优势和特色产业,在国家体系的基础上,填平补齐,构建一个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紧密融合的农科教结合平台,形成上接科研、下联推广,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
  技术推广助推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的湖北省委1号文件在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基础上,明确2012年健全乡镇(国有农场)或区域性集农业技术推广(含水产、农机、能源)、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功能“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坚持财政支持资金不变,理顺管理体制,合理核定编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严格奖惩兑现,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此外,湖北省今年继续壮大村级农技员队伍。在“县级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农技推广链条的基础上,湖北省10多个县市积极开展村级农技员制度试点,在科技示范户中招聘一批种养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农民技术员,作为村级农技员。通过制定村级农技员管理办法,明确村级农技员的工作待遇、工作责任等。目前,全省村级农技员已达1万多人,成为基层农技推广战线的一支生力军,显著提高了农技推广效率。
  据了解,今年湖北省小麦优质化率达到8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小麦机械条播达560万亩;“一喷三防”基本实现全覆盖。据初步统计,今年湖北小麦总产达到77.2亿斤,比去年增加8亿斤以上,增产幅度11.6%,为湖北今年实现粮食“九连增”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为打通科技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厅党组书记戴贵洲等厅领导带队,全省各地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到田头,对种田大户实行“保姆式”服务。今年以来,全省一万多名基层农技人员忙碌在农业生产一线,共开展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476万人次,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上半年,湖北省农业厅已举办10多期农民创业培训班,培训2000多人,对象主要是种养大户、经营能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目的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农村经营型、管理型人才,成为能够组织农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目前湖北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万多个,成为转变农村经营方式、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力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