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首批本土鲟鱼宝宝顺利诞生
来源:贵州日报  时间:2012-05-18 10:08:25  
  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近日,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惠水养殖基地专为鲟鱼生产准备的“产房”内传出兴奋的欢呼声,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该所技术人员先后对16尾亲(种)鱼进行剖腹产手术,获得鲟鱼卵约100万粒,首次人工繁育出我省第一批本土鲟鱼宝宝,目前已孵出鱼苗数十万尾,并分发到省内各示范点进行商品鱼养殖。  
  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鲟鱼卵是“黑色黄金”鱼籽酱的主要原料。早在2000年,我国鲟鱼养殖产量就已达到300万公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鲟鱼养殖国。我省自然水域虽没有鲟鱼分布,但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十分适宜养殖高品质鲟鱼。1999年,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在我省首次引进鲟鱼进行养殖研究试验取得成功。2004年,该所承担的《鲟鱼养殖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该所在进行鲟鱼养殖技术研究、集成、创新和转化推广过程中,成功筛选出2种适宜我省养殖的鲟鱼品种,解决了我省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形成了适合我省资源特点的鲟鱼集约化高产养殖配套技术体系,创造了全国鲟鱼养殖最高单产记录。该所创新养殖配套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带动我省鲟鱼养殖由低水平、简单技术向国内先进、完整配套技术的提升,实现小范围科学试验向规模化生产性的成果转化,并获得2004年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2010年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
  但是,由于鲟鱼成熟期长、技术难度大等因素影响,我省鲟鱼人工繁殖长期处于空白,每年约需从省外(甚至国外)引进500万尾左右鲟鱼苗,不仅成本高,且质量和数量难以保证,极大地限制了我省鲟鱼养殖的快速发展。经过10年的研究摸索,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终于攻克了本土人工繁殖鲟鱼苗的限制性难题,采用活体剖腹采卵、并确保鲟鱼妈妈存活技术,成功繁殖首批本土鲟鱼宝宝。繁殖过程中,该所还发明一项鲟鱼卵水循环防粘连孵化装置及配套技术,已申报专利。
  目前,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已储备鲟亲鱼和后备亲鱼近300尾,可基本满足我省鲟鱼养殖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了我省鲟鱼养殖产业发展的限制性难题,将有效推动我省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渔业结构调整,促进全省特色渔业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