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依托发展设施农业让农民腰包一天天鼓起来
来源:河南濮阳县政府办公室  时间:2012-04-16 09:03:36  
  靠天吃饭、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收入微薄——曾是濮阳县沿农业曾经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如今,这种状况在濮阳县农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道路旁,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破土而出”、成方连片;温室内,菜农育苗、嫁接、移栽,个个俨然成了技术熟练的“土专家”……近日,笔者在深入到濮阳县五星、徐镇、胡状、梨园等乡镇农业园区农村调研时,到处都能感受到农民们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热情,而一个个高标准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也让农民们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转变观念 “转”出一条新思路
  土地贫瘠、非淹即旱造成了濮阳县沿黄地带农业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局面,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一直成为制约濮阳农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濮阳县农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之路,走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之路,走市场化的路子,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
  濮阳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路确定后,各乡镇根据水土条件及地理位置,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建设了一批精品蔬菜基地,打造了一批设施农业精品示范园区,带动了全县设施农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已达5.9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2万亩,塑料大棚1.5万亩,小拱棚3.23万亩,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34个,其中千亩以上5个,年产值达到10.89亿元。全县设施农业初步形成了以子岸、五星、胡状、徐镇、城关、柳屯等乡镇为中心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重点区域;以徐镇、梨园、习城、郎中等沿黄乡镇为中心的西瓜、甜瓜种植生产带;以子岸乡西掘地村为中心的丝瓜示范园,以五星乡安寨为中心的大棚瓜果示范园,以胡状炉里村为中心的温室紫茄示范园,以徐镇长亭为中心的大棚西瓜甜瓜示范园和以城关镇近郊为中心的大棚叶菜示范园为特征的“一区一带五园”示范带动的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濮阳县把设施农业发展目标锁定为:2015年发展到8万亩,实现经济收入25亿元,建成豫北县区最大设施农业发展基地。
  政策扶持 “扶”起一个新产业
  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而农民手中资金短缺则是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濮阳县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了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信贷资金和农民自筹为主体的投入体系。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见》,制定了奖补措施,仅去年发放奖补资金500万元,同时整合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园区的道路、电路、 排灌设施建设。
  在县政府扶持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乡镇也相继制定了具体的措施,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经营能手,承包土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或者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引导企业打造高标准、规模化、标准化的千亩亩设施农业生产园区。全县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2011年设施农业土地流转面积达16000亩,其中,五星乡全乡流转土地1946亩,建成了以安寨、东义井两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带动了大井、杜寨、闫岗等村的设施农业发展。徐镇镇规划建设以长亭村为中心的瓜菜设施农业示范园3000亩,涉及刘八劝、黄寨、前闫寨、曹庄等村庄。长亭村按照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转包土地1200亩。农民不仅获得相当于种粮土地的外包收入,一部分又被聘入园区作为产业农民,增加一份务工收入,实现了收入翻倍,在家收入超过了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束缚,放心常年在外务工,成为跳出农门的产业工人,收入可观。可以说,土地流转不仅有利于承包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也促进了传统农民向产业农民的转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近年来,濮阳县政府紧紧抓住房地产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鼓励引导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投资建设设施农业。濮阳市融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培恩,原是个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家,在政府引导下,2011年在胡状乡炉里村投资3800万元,资租赁承包农民土地1300余亩,建成了目前濮阳市最大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年产优质无公害鲜菜可达300万公斤,预计产值960万元。安寨村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借鉴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近几年,该村陆续引进资金近1亿元,其中,从外地引进的鑫源公司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安寨建设占地6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已建成150亩寿光六代高温大棚20座,其他温棚30座,初步建成了600亩蔬菜种植园区,万吨蔬菜保鲜库、大型蔬菜加工厂正在建设。全部完工后,鑫源公司将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蔬菜种、储、加龙头企业,可有效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向高档次发展。
  提档升级  “撑”出一片新天地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发展已成为濮阳县农业生产方式调整的突破口,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头戏。要想把设施农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提档升级成为濮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针对广大农民对种植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实际,全县各级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集中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达2000多人。一些乡镇还成立了蔬菜产业技术服务队,组织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科技带头人等“土专家”,进棚入户为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针对部分乡镇设施农业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次不高的情况,濮阳县提出要依照“完善设施、壮大规模、提升档次、突出效益”的指导原则,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对旧的园区要及时改造,搞好提升;对新建扩建园区要高起点、上规模、高标准发展;整合涉农资金,加强交通、电力、排灌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这对部分农民标准化生产的观念不强,品牌意识较差,“精细”农业“粗放”经营、重“产量”不重“质量”的现象,濮阳县制定了依托不断发展的设施农业基地,通过专业合作、强化市场营销等形式进行推广、宣传,实现品牌联动,带动市场发展的崭新思路。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考察、筛选新的品种,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精细品种、特色品种上力争每年都有所突破,建立了一批设施农业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基地,依靠良种引进提升产品潜质。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水灌溉等技术,进行技术创新;通过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工作。针对设施农业处于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现状,在服务水平、手段、范围和内容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设施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
  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推动了该县设施农业发展不断提档升级,为濮阳县设施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使该县设施农业产生了良好效益。据初步统计,全县设施农业亩均产值2万多元,是传统种植业的30倍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效益更加显著。以五星乡安寨村为例,该村共有村民192户890人,2011年全村种植甜瓜400亩,总收入1200万元。亩产1万斤,每亩收入3万元。近年来,该村瓜果产业连年丰收,由于种植甜瓜的收入占到了村民总收入的80%,村民收入也随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2009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2010年达到6500元,2011年突破了8000元。再如:胡状乡投资1060万元建成的300亩蔬菜大棚,每亩可产出茄子5万斤,年收入达到5万元,是单纯粮食生产效益的40倍以上,且当年即可收回投资。通过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濮阳县设施农业培育了一批农业品牌,已被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个,无公害蔬菜产品5个,绿色蔬菜食品2个,注册“濮绿”、“天希健”、“翠绿”、“垚鑫旺”“长乐”等商标21个。由于设施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社会效益显著。徐镇长亭安置了当地留守农民500余人,五星乡安寨设施农业园区解决就业400多人,全县吸收产业农民达到2.39万人,成为农民就业的新渠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