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保障
来源:吉林日报  时间:2012-03-27 09:31:58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今天是“世界水日”,本周是“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国确定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纪念“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旨在通过这一活动,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更加了解吉林省的基本水情,更加关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吉林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80%,水资源总量仅占18%。全省8000多万亩耕地,中低产田占2/3以上,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0%左右,旱田具备灌溉条件的不足15%。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低,抵御洪旱灾害能力差。现有灌区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仅1998到2007年的10年间,吉林省遭受严重旱灾就有6年。西部地区几乎是“十年十旱”,中东部地区旱情近10年来发生频次也呈加重趋势。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吉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用水方式、缓解农业用水矛盾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上科学谋划全省水资源的配置,不断增强调配能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有一个大的突破,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利基础。
  二、准确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
  当前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方略,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十二五”期间,切实增强农田灌排能力,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和大中型泵站,完善渠系配套,加快涝区治理,全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基础牢固、洪旱兼筹、节水增效的适应干旱常态化趋势的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体系。
  实现上述任务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为解决水资源与粮食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雨洪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吉林省规划建设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大安灌区等5个重点水利项目,总投资180多亿元。建成后可调剂水量60多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79.1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57亿斤。
  二是认真实施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运用综合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展高效节水灌溉。从2012年起,国家决定在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按照国家要求,吉林省到2015年要完成高效节水农业灌溉面积900万亩,亩均投资1000元,总投资90亿元。目前,中央资金和省本级配套资金已基本落实。各有关市、县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全力筹措资金,明确目标任务,完善运作模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型灌区干支渠是吉林省农业灌溉的“主动脉”,要加快建设和治理。要充分发挥现有灌溉工程作用,抓好洮儿河、白沙滩等8个大型灌区和10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恢复和改善灌区骨干渠系的输配水能力,提高工程标准。加强末级渠系建设,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启动实施松原灌区等3个大型灌区建设,全面开工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加强54片重点涝区治理,实施6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努力提高排涝能力。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灌溉的“毛细血管”,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但仍显滞后,与建设现代农业目标不相匹配。要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兴建一批小型水利工程。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发展草原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要强化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国家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和新设备补贴范围等优惠政策,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民投资投劳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破瓶颈,尽快扭转农田水利建设的被动局面。 
  四是不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结合的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以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为重点的防洪管理,提高河湖疏导和调蓄洪水能力。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持续、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抵御洪旱灾害的能力。
  五是继续加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要加强工程性缺水问题研究,做好东水中调、东水西调等水资源配置项目规划,启动和建设2-3项新的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推进县级以上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完成10处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开展一批以调蓄洪水为主要功能的蓄水设施建设,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水资源调蓄能力。
  六是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要基本完成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2条大江大河支流、4条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完成规划内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137条中小河流重点段治理。要进一步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完成1座大型、2座中型和82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实施1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山洪易发区50条山洪沟治理和33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水文和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及应急联动机制,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七是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至2013年,解决原规划内的191.44万农村居民和20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要基本解决。至2020年,解决未列入“十二五”规划的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及临时性、季节性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八是着力加强水利管理改革等基础工作。要深化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代建制,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探索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新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规划依托、财政资金主导、农民积极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要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良性运行机制。要积极稳妥地开展水价改革,建立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水价机制。要切实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充分实现基层水利的社会职能。要切实用好用足用活扶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相关政策,牢固树立发展靠政策推动、难题靠政策突破、活力靠政策激发的思想,结合本地实际,争取再出台一些新的扶持政策,在符合中央和省里精神的前提下,敢于在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要把水利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三、进一步强化合力兴水社会氛围
  加快推进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核心在领导,关键在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强化措施,务求实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住主攻方向,细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重点抓好战略规划、工作部署、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头,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重的系统工程,全省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持续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要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和扶持办法,鼓励支持全社会关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事业,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支持水利发展,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集中全社会力量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是搞好宣传发动。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要精心组织策划重点宣传活动,深入解读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全面反映各地的新举措和新进展,及时报道各地实践的新经验和新成效,大力宣传典型经验,更大范围赢得社会各界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参与和支持。
  四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各地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整合涉水资金,形成投资合力。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全面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集中解决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稽查等部门作用,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