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民耿春海家过大年
来源:辽沈晚报抚顺版  时间:2012-02-01 09:13:57  
  耿春海夫妇贴福字,让年过得有滋味。
  玉兔辞岁,金龙迎春。1月22日,龙年除夕,记者来到望花区塔峪镇大甸子村农民耿春海家里,与他们一起过春节。感受农村过年的习俗,听他们讲农村的新变化和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传统习俗过年——有滋有味
  除夕这天,耿春海家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对联、福字、财神贴上了,鸡架旁、水缸上一个福字都不能少;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的大红灯笼挂起来了,63岁的耿老汉说那灯笼要一直点到正月十五;一个藤编的篮子摆在了餐桌上,里面装满了糖果、瓜子、开心果等零食;炉膛里的火烧得正旺,有着鸡、鱼鲜美味道的热气从大铁锅里飘出,满院子都充满了年的味道。
  耿春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一家三口工作生活在市内,耿春海老两口和小儿子耿呈强一直生活在农村。近几年,家里条件不断改善,盖了新房,农活也比较轻。跟父母一起种田的小儿子买了两台电脑,农闲时利用网络做生意,每月均有2000多元的收入,比单纯种地强。耿春海不以种田为生,平时种的粮食和蔬菜都是无公害食品,全部用于自家的生活,多余部分给亲戚分了。
  除夕之夜,震耳欲聋的接财神的鞭炮声驱赶了深夜里浓浓的睡意。“接财神”这件事在农村是万万少不得的。耿春海早早打开了房门,口中还念念前词:“金龙迎春,财神进门!”儿孙在院子里燃放鞭炮,老伴煮了饺子,端上烀猪蹄,小孙子也换上了新袜子。孙子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领了大红包。两儿子分别拿出红包,孝敬老人。
  新政策惠农——红红火火
  1月23日,农历年初一,是走家串户拜年的时间。耿春海一家早早地放了鞭炮吃了饺子,一切收拾停当,耿春海和老伴就安心坐在炕上看着电视,等着村里的晚辈来拜年。
  两个儿子也出门挨家地走上一圈,向街坊邻居问个好。每到一户,客人都会被主人热情地拉着坐上炕头儿,糖和水果送到手边。
  随着新农保在我市实施,这一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去年年底,耿春海第一次领到了5个月的“工资”共计270元。“别看一个月55块钱,两口人一年就1000多呢,顶两亩大田的收成了!”耿春海掰着手指算着账,脸上掩饰不住喜悦。“现在有病买药、扎滴流也便宜了,要是住院了差不多是70%报销吧,有农村合作医疗,真便宜不少。一年比一年好,挺知足。”耿春海的老伴也附和着。
  密集拜年持续了多半天,下午2点,耿春海一家才吃上了午饭。在觥筹交错间,耿春海来了兴致,他拿出宝贝一样的电子琴,自弹自唱,给家人助兴,也以歌声抒发内心的满足。耿春海年轻时候就爱唱歌,爱摆弄乐器,可是那时候穷,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买什么乐器?耿春海说:“现在生活好了,去年大儿子花500块钱给我买了一架雅马哈电子琴,还买了二胡、笛子。这不,我自个买了一本乐谱,没事就鼓捣鼓捣。”高兴之余,耿春海也有点遗憾,“农村不像市内,这娱乐生活少,我这点爱好只能算是自娱自乐啦。”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