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粮食生产是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访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
来源:本站  时间:2011-08-26 19:09:35  

  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7年丰收,连续5年超千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河南省科学应对春季持续低温和秋季涝灾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夺得丰收。就粮食七连增的话题,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河南省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是如何抓紧粮食生产不放松的?

  刘满仓: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抓好粮食生产是河南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是解决1亿人口吃饭问题的现实需要,事关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历届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不断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始终抓紧粮食生产不放松,坚持走不以削弱农业特别是粮食为代价的科学发展之路。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重大原则,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粮食生产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全省上下重视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的共识和行动。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切实抓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10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连续实施了夏粮生产、秋粮生产“抗灾保丰收”等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百厅(局)包百县”、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等重大活动。

  记者:河南省粮食丰收的背后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河南省是如何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

  刘满仓: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大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

  2009年,全省共筹措16.38亿元建设了一批应急灌溉工程和防洪除涝减灾工程,是河南农田水利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今年又把中央新增7.5亿元农资综合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目前,河南有效灌溉面积已达743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3%,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963万亩。同时,河南省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00万亩,建成高产稳产田207万亩,实施了38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8%。

  另外,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调动基层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折不扣地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89个产粮大县的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产粮大县、种粮大户、育种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奖励。认真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近两年以最低价收购的“托市小麦”均占全国的40%以上。近7年来,河南粮食种植面积累计增加1277万亩,为连年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者: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河南省是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的?

  刘满仓:河南省近年来依靠科技,着力加快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加快良种选育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各类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启动优质高产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提高育种科研水平。小麦郑麦9023、玉米郑单958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单958、浚单20玉米品种和矮抗58小麦品种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良品种。全省小麦品种先后进行了9次更新换代,建立了300多万亩小麦良种繁育田,每年繁殖种子近30亿斤。小麦商品种子使用率达到90%以上,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大力推广配套栽培技术。组织全省农业科技力量,开展小麦、玉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组装简化易行的栽培技术体系,制定技术规程和田间管理意见,分区域实施主推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组织开展高产创建。高产创建示范片内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率、机械耕种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在全省建设了327个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062.84斤,较全省小麦平均亩产高出286.64斤。四是强化科技保障条件。全省已建成54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45家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了农业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网和人工增雨作业条件识别网建设,为实现农业气象灾害实时动态监测、精细化准确预报预警夯实了基础。五是连续3年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活动,使粮食作物管理技术指导责任到人、服务到田。采取科技服务小分队、专家讲座等方式,充分利用报纸等传媒手段,向农民宣讲管理技术,切实把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

  记者:近几年来,极端天气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南省是如何科学应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

  刘满仓:针对河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问题,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断增加投入,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艰苦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建设了一批应急灌溉和防洪除涝减灾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切实抓好低洼易涝地治理,整合各类资金,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对田间沟渠进行清淤疏浚,确保降雨时田间排水体系畅通,把中低产田改造作为增产挖潜的重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鼓励支持引导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广农机新技术,推动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制定完善分作物应急预案,做好物资、资金、技术等各项防灾抗灾准备工作。水利建设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最大限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加强农业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网和人工增雨作业条件识别网建设,增强全省粮食生产抗御灾害能力。

  针对出现的自然灾害、不断变化的生产形势,在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及时组织“三农”方面的专家教授深入基层,分析会商,及早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应变管理措施,实现抗灾夺丰收。目前,我省已经在抗旱防涝、促弱控旺、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都有较系统的应变管理措施。其中针对小麦条锈病提出“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被农业部在全国推广。每年全省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都在2亿亩次左右,挽回小麦损失50亿斤以上。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