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蝇类害虫成虫俗称果实蝇、针蜂,幼虫俗称果蛆。我市主要实蝇种类有桔小实蝇、瓜实蝇、具条实蝇、三点棍腹实蝇等。实蝇类害虫主要以雌成虫用产卵器刺穿幼嫩果实表皮,将卵产在幼果中,卵孵化为幼虫在瓜果内蛀果危害,形成“蛆果”,可导致大量落果烂瓜,严重影响瓜果类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一般受害果园可造成产量损失10%~30%,重发生田块的损失80%以上,甚至绝收。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产品贸易的繁荣发展,实蝇类害虫在我市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日趋严重,适时开展防治工作,对保障瓜果类经济作物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前期干旱少雨不利于实蝇类害虫发生,今年我市实蝇类害虫成虫始见期较往年偏晚。据全市18个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6月6日首次监测到桔小实蝇成虫,较常年偏晚15天左右。
近期降雨增多,监测到实蝇成虫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当前,多种瓜果陆续进入成熟期,为实蝇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结合气象因素和实蝇发生规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实蝇类害虫将呈中度发生态势,局部偏重发生。发生始盛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盛期为9月中旬至9月下旬。主要为害桃、梨、苹果、柿子、枣、石榴、南瓜、苦瓜、丝瓜、西葫芦、西红柿等作物。
8月中下旬是实蝇类害虫防控的关键时期,各级植保部门需加强田间监测,科学指导农户开展防治工作,宣传推广同一区域、同一时间段的统一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应注重预防,在防治适期综合使用下列防控措施: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及时将有虫烂果带出果园进行深埋或者销毁,减少虫源。同时,有条件的园区可以铺设地膜或者园艺地布,阻断幼虫落地化蛹,或在果实膨大期进行果实套袋。
2.加强检疫。全面强化对物流园、果品批发市场以及水果、蔬菜生产基地等重点区域的检疫监测,严格开展阻截与防控工作,确保早发现、早处置,最大限度阻止实蝇的扩散传播。
3.理化诱控。使用实蝇双性诱剂、食诱剂、诱蝇球、实蝇专用粘虫板等绿色理化诱控产品进行防治。按照“周边多、中间少”的原则悬挂。实蝇双性诱剂或食诱剂的设置:严重发生园区,每2-3树挂1套;一般发生果园,每5-6树挂1套;往年未见危害园区,每亩挂10套左右。悬挂后密切观察诱虫情况,并按时更换饵剂。诱蝇球或粘虫板的设置:严重发生园区,每树挂1球;一般发生果园,每2-3树挂1球;往年未见危害园区,每亩挂10个左右。挂球后注意观察诱虫情况,及时调整挂球数量。上述诱控产品均需悬挂在植株中上部、阴凉通风且视线良好的位置,避免阳光直射,并定期进行维护。
4.点喷或条带喷施诱杀剂。使用市售实蝇专用防治药剂,如盈必绝®实蝇浓饵剂与清水1:3稀释、摇动均匀;或自制糖醋诱杀液(配比为:100斤水加入3~5斤红糖、白醋1~2斤、90%晶体敌百虫100克),现配现用,推荐采用点喷或条带喷施的方法施药。即用喷壶将配置好的药液点状喷施于叶片的正反面,每个点喷施药液约60 mL,喷施面积约0.5平方米,每亩喷施10个点。条带喷施可以采用无人机作业,每亩喷三分之一面积植株,以药液在叶片上分布均匀而不流淌为标准。施药时间以上午10:00前和15:00后开展为宜,每7天喷施一次。实蝇活动区域和果园外围杂草、植被等适当增加施药点。
5.化学药剂防治。主要针对实蝇发生初期未及时防治的重发生园区,可选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添加有机硅助剂,每隔7~10天连续使用2次。喷雾防治应避开作物花期,以防产生药害。
(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