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农业生产
秋粮中后期田间管理及防灾减灾的技术意见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生产处  时间:2024-07-15 16:09 
今年我市秋粮播期遇旱,土壤墒情差,导致播期拉长,作物长势不均,苗情比较复杂。经过6月16日前后和20-21日大范围降水,我市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解除。7月7日-8日,我市出现区域性大暴雨,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大。

今年我市秋粮播期遇旱,土壤墒情差,导致播期拉长,作物长势不均,苗情比较复杂。经过6月16日前后和20-21日大范围降水,我市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解除。7月7日-8日,我市出现区域性大暴雨,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大。当前,我市夏玉米大部分已进入拔节期,大豆处于苗期,正是加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时期。为科学应对秋粮生育中后期气候多变、生产存在诸多风险等不利因素,做好秋粮中后期管理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制定技术意见如下。

一、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一)化学调控。当前正是玉米化控的适宜时期,要按照控密不控稀、控壮不控弱的原则,在种植密度偏大,前期徒长或风口地区,于玉米6-9片展叶时喷施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提高抗倒能力。大豆可在初花期选用烯效唑等控制旺长。化控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错过适宜施药期不得补喷,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

(二)追施化肥。玉米重点做好穗期追肥,实施单产提升的地块要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开花后15-20天结合土壤墒情分3-4次进行滴灌追肥;大豆重点做好花期追肥和后期叶面喷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要利用玉米中期植株还不是特别高大的时期进行追肥,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

(三)旱浇涝排。结合土壤墒情,玉米注意拔节水、抽雄(穗)水、灌浆水。大豆开花结荚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供应,遇干旱应及时灌溉。秋作物生育期如遇短时强降水或持续降水,要及时疏通沟渠,迅速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范渍涝。

(四)病虫防控。玉米重点抓好南方锈病、叶斑病和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害,晚播玉米突出抓好晚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防治;大豆重点防治点蜂缘蝽、烟粉虱等刺吸性害虫以防范症青,同时要注意防治根腐病、病毒病和大豆食心虫、甜菜夜蛾等病虫害。

(五)一喷多促。在秋粮生育后期开展一喷多促、一喷多防作业,即利用高效施药器械一次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实现防病治虫、补充营养,促灌浆鼓粒、促单产提高等多重目的。

二、抓好气象灾害防范

(一)旱灾。充分挖掘水源、应浇尽浇,尽力扩大浇水面积。引黄灌溉区加大引黄力度,保障正常引黄灌溉。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二)渍涝。对积水地块,要及时清沟理墒,抢排明水,降低土壤湿度,增加通透性,防止渍害发生。同时要结合中耕进行追肥,破除土壤板结,补充流失的氮、钾等营养。

(三)高温热害。灌溉可有效补充植株蒸腾所需水分,降低冠层温度,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强植株抗逆性,在玉米花期开展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

(四)大风倒伏。玉米小喇叭口期前倒伏可恢复正常生长,小喇叭口期以后倒伏较轻的(中上部不贴地面)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控,倒伏严重的(匍匐倒地)要及时将植株扶正后培土、踏实。发生大面积茎折的要及早收获,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情况下,结合当地积温和作物生育期补种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绿豆、蔬菜等短季作物。

三、抓好技术指导服务

各级各地农技部门要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在秋粮生产的关键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因时、因地、因作物做好分类指导服务,保证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同时要充分利用12316热线、微信群、抖音等新媒体、新手段开展宣传指导,提高服务效率,全力实现秋粮增产。

(编辑:刘晓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党政机关网站标识
主办单位:郑州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西路63号 联系电话:0371-67170700 邮编:450006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