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郑州市大宗农作物产业科技特派员谷子和甘薯团队到新郑市辛店镇湛张村开展谷子和甘薯苗期栽培技术服务。
谷子为耐旱作物,如果田间长时间积水,会影响到谷子的根系发育,引起谷子代谢紊乱,还会加剧谷田病虫草害的发生。当前谷子处于苗期或拔节期,服务团人员现场查看了苗情苗势、土壤墒情、种植密度、病虫草害等情况。目前谷子苗情较好,种植密度适宜,田间没有积水,谷子主要病害谷瘟病、白发病、谷锈病等暂未发现。我市已进入雨季,面对渍涝,一是要及时排水,如发现谷苗被淹死,要及时补种,7月15日前谷子可正常播种,7月15日后建议改种绿豆。二是要中耕散墒,防止土壤板结,减少谷瘟病、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三是可在下雨前撒施尿素,每亩15~20公斤。病虫害防治方面,谷瘟病可喷施三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杀菌剂,7~10天酌情再喷一次;发现白发病“灰背”、“枪尖”、“刺猬头”等病状时要及时将病株拔除并带出田外;当谷锈病病叶率达5%时,可用粉锈宁兑水喷施,隔7~10天后酌情进行第二次喷药。
夏薯刚种植不久,正是田间除草的最佳时期,服务团人员现场查看了甘薯苗期田间生长情况,成活率达标,但是杂草防治还不到位,易形成草荒,影响甘薯的生长。甘薯为地下根茎作物,耐旱怕涝,雨水过多易导致烂根、病虫害多发、旺长等问题,针对甘薯管理,提出以下关键管理技术措施:一是降雨后及时排水排涝,甘薯一般是起垄栽培,容易形成局部渍水,水退之后要及时清沟排渍,对于积水严重的覆膜地块,要及时破膜,加速水分挥发,快速降低田间湿度,以防长期积水造成根部缺氧,出现烂薯,导致减产;二是及时控旺,减少养分消耗,促使主根的薯块膨大,可使用烯效唑和矮壮素,剂量不宜过大,也可以通过提蔓让侧根脱离土壤,防止侧根消耗养分,但下雨后不建议立即翻蔓,否则容易损伤茎叶,打乱茎叶的均匀分布,影响其光合效能,造成减产。
在今后的科技服务中,服务团将继续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针对谷子和甘薯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技术服务,实现农民增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