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科技工作者:
自立春以来,我市持续干旱少雨,当前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失墒加剧,多地农作物面临减产风险。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干旱将持续发生。截至5月4日,全市土壤墒情轻旱面积比例26.5%,中旱面积比例5.9%,且中旱面积有增加趋势,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影响较大。当前,小麦进入灌浆期,粮油、蔬菜等对水、肥需求敏感。为切实抓好抗旱灌溉和麦油菜病虫综合防治,保障粮、油、菜生产安全,树立“抗大旱、保丰收”的紧迫意识,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向全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抗旱意识,紧急动员
针对当前情况,我院党委高度重视,要求全员参与抗旱行动,并安排部署抗旱救灾保生产工作,要求科技工作者以科技服务团为小组,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深入田间一线,调研各地区情况,及时掌握旱情影响,动员广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普通农户要进一步加大浇灌频率,给农作物浇足水、浇透水,利用一切可用水利设施开展灌溉自救。
二、统筹田间管理,科学抗旱
针对性开展抗旱保苗保丰收技术指导,服务农业生产。推广节水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选择早晚低温时段作业,减少蒸发损耗,使灌溉的水分最大程度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从而提高灌溉效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松土除草,根据苗情、墒情科学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保墒能力,进而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对墒情低于15%的地块优先灌溉,单次灌水量控制在30-40m³/亩。
三、强化节水护水行动
保障生产生活、安全抗旱。日常生活节水,减少生活用水挤占生产用水,公共设施维护,积极排查修复灌溉渠系和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杜绝“长流水”现象;严禁污染水源,加强供水工程巡查,尽可能降低干旱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构建互助协作机制
统筹安排农业灌溉,提倡集体协调设施共用,启用机井、泵站等设施提水灌溉;村际邻里互助,村与村、户与户之间要顾全大局,形成“你帮我、我帮你”的互助局面,全面掀起抗旱高潮。
旱情就是警情,灾情就是命令。旱情虽重,但人定胜天。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打赢抗旱保苗攻坚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携手守护粮食安全,筑牢抗旱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