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后,郑州市小麦逐渐返青起身,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此期,肥水需求量加大,苗情变化快,田间管理时效性强。针对不同苗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实现单产提升。为抓好春季麦田管理,把握基地小麦丰收的主动权。2月21日,郑州市大宗农作物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王国杰带领小麦研究室主任贾新合研究员等一行5人,赴巩义、荥阳开展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服务。
服务团首先来到巩义市站街镇刘家沟村颂业家庭农场,颂业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百农307、郑麦1860等。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1月10日灌溉了冬水,2月18日浇返青水。目前,麦苗长势良好,群体茎蘖数90.3万/亩,次生根6~8条,大分蘖比例在70%以上,属一类壮苗。建议气温稳定后尽快进行化除,3月中旬前后拔节期浇透水,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kg。荥阳市助农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小麦10月31日播种,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冬前1月中旬进行了冬灌,并追施了冬肥。经田间调查,麦苗群体在80万/亩左右,属二类壮苗;土壤墒情良好,杂草陆续出土。服务团建议晴好天气喷施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生长激素的全水溶性、速效、高含钾复合肥金泰龙叶面肥,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
最后,服务团应邀到荥阳市助农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服务点查看。部分农户地块儿出现黄苗、死苗现象。死苗地块儿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暄松,2024年10月28日前后播种,麦苗整体长势较弱,1月25日前后进行了冬灌。经拔苗查看,死苗基本为单根独苗,部分根部有腐烂现象,深挖有未腐熟的玉米秸秆。通过研判:播种前玉米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播后未进行镇压,土壤松软,麦苗根系下扎困难,麦苗长势弱,抗冻能力差,2025年春节前后遭遇低温冻害。是否有根腐、茎基腐病等病害需进一步实验室鉴定。建议暄松地块儿晴好天气适时镇压,并及时浇水,施肥,喷施叶面肥进行补救。
通过此次服务,服务团了解了基地小麦春季生长情况,并向农户宣讲了小麦要高产,“七分种,三分管”的栽培理念。解决了服务基地及周边农户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科技人员同服务对象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