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三标”意识奋力赶超进位 建立“四挂钩”机制凝聚磅礴力量 ——郑州市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2-04-13 10:02:25  
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启动以来,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把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成立专班,专题调研谋划,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作风是旗帜,是力量,是形象。

推进能力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

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启动以来,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把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成立专班,专题调研谋划,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以“三标”活动为统领开展“四大一创”活动;坚持把实现“两个确保”、推进“十大战略”作为活动重点;聚焦问题、整改、责任三个清单,实行动态台账管理,实施闭环推进;建立“四挂钩”考核机制,倒逼干部自我加压、自我提升,始终在岗、在位、在状态,驰而不息抓作风、改作风,激发全市党员干部躬身入局、担当作为,担当起“站位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历史使命,推动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集聚了强大动力。 

以“三标”统领开展“四大一创”凝聚奋进力量

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期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体系的调整期,郑州面临的形势复杂、竞争激烈、挑战严峻。如何凝心聚力、提振士气,更好地融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在国家战略中强支撑、在中部崛起中成高峰、在河南出彩中出重彩,是摆在郑州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市委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三标”活动为统领,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对标找差大讨论、能力素质大练兵、作风问题大整治、队伍士气大提振、争先进位创一流活动,迅速凝聚了大家的思想认识,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用在中原更加出彩中“争先进位”的实际行动,汇聚起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上“起高峰”的磅礴力量。

——瞄准一流标杆,明确突破标志。金水区以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深圳南山区、杭州滨江区为标杆全面比拼,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强区广州天河区等8个城区最优、最强、最特的单项工作点,对标找差,比学赶超;街道及部门层面选定发达城市、先进城区、同类单位对标竞进,以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立足岗位大练兵,提升能力强素质。市人社局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通过线上线下、点面结合等方式,开展社保大讲堂、专项业务培训、干部坐窗口、岗位练兵比武、服务标兵评比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浓厚学习氛围。

——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在新时代弘扬好作风。市应急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思想深处提升、以具体行动改进,深入落实“13710”工作制度,推行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工作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实事求是、雷厉风行。

——完善机制重实绩,着力提升“精气神”。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紧抓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破围解困的窗口期,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促进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魄力和决心。为扭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核心,航空港实验区采取“十学”的形式,推动全区党员理论学习形成常态;探索启动“两推三评”干部任用体制,通过以考促学方式,树立“干部是干出来的”风向标。

——比学赶超立标杆,争先进位创一流。市大数据管理局以聚焦“提升能力、锻造作风、实干立身、争先出彩”主题,对照省、市工作要求,对照先进地区工作标准,将自身工作放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中,比学赶超。在“数字郑州”城市大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开拓的干事氛围,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展现“头雁”风采。着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一年起势、三年成势、五年胜势,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自“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郑州市各单位坚持目标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以“三标”活动为统领,在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中定坐标、树标杆,在工作落实中“兜底线、拉高线”,在发展结果中找进位、创品牌。

通过开展“四大一创”活动,围绕主责主业逐条对照,制定聚焦问题、整改、责任的三个清单,市级层面128家活动单位查摆问题短板546项,分级分类建立整改台账。聚焦“十大战略”问题短板,确定114项重点整改事项,明确牵头市级领导、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职责任务,明确整改推进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实行动态台账管理。针对国务院“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系统梳理形成16个方面38项问题台账,实化细化整改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以过硬作风保障“十大战略”顺利推进

省委书记楼阳生多次强调,“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是就活动抓活动,而是通过活动推动重点工作落实、重大项目落地。郑州市是实施“十大战略”的主阵地,是“四个高地”建设的重心,市委坚持把实现“两个确保”、推进“十大战略”作为活动重点,实行“一方案、一专班、一机制”工作模式,建立“月通报、季小结、半年讲评、全年考核”的推进机制,集中攻坚、全面发力,力争重点领域率先破局成势。

——重抓重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郑州出台特殊支持政策,完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全力服务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制定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机制,创新轻资产“拎包办公、拎包入住”,重资产“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的“双拎双即”服务模式,引进哈工大、北理工、郑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大院名所17家,累计签约华为、海康威视等重大项目158个,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针对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打造智慧岛基金大数据服务平台、智慧岛信易贷平台,设立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开展最高300万元“人才贷”金融专项贷款业务,有效降低人才创业企业的融资门槛。实施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梯次培育。2021年以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2家,总量达4130家,同比增长 41.5%;新增科技型企业 2172家,总量突破1万家,同比增长 27.7%。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 2018年的1.74%提升至2020年的2.31%,增幅居全国城市前列。分层分类实施专项行动,2021年培育创新创业团队127个,引进青年人才10.6 万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大数据人才培养“码农计划”,3年培养10万名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去年完成3.5万人,引起国内外很多网络信息公司关注。启动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建立100亿青年创新创业基金,规划建设两个5~10平方公里的青年创新创业园,今年招引青年人才20万以上,5年引进100万以上。

——聚力做实优势再造战略。围绕“流量”变“留量”,以“四条丝路”为依托、功能性口岸为支撑,健全航空引领、公铁集疏为特征的国际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体系,放大物流枢纽能级,加快产业互动融合。2021年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连续两年增速保持全国机场领先、总量稳居第六位。中欧班列形成了“六口岸、十二站点”的物流网络,开行班次突破2000列,货值同比增长74%,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获批,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7.4%,铁海联运合作港口增加到6个,实现无缝衔接。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18家,总量占全省55%以上,全年物流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做强做优数字化转型战略。在中部地区率先谋划和建设数字郑州“城市大脑”项目,集聚资金、资源、技术、团队优势,持续开展“城市大脑”项目集中攻坚,上线特色应用场景118个,成为全国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郑州数字治理跻身全国一线城市行列。构建“郑好办”APP手机端“掌上办”、郑州政务服务网PC端“网上办”、实体大厅端“一窗办”及综合自助一体机“就近办”的“四端协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政务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在政务服务网及“郑好办”APP上线运行的高频事项、便民应用数量共1845项。其中,“郑好办”APP已上线1654项(含市本级事项784项、县市区事项745项,市本级便民应用97项、县市区便民应用28项),“零材料”272项。总办件申请量403.5万,办结量超过99.8%,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由第22名前移至第10名。持续打造传感器产业名片,目前全市传感器企业数量由2018年的732家发展到3011家,产业规模由50亿元壮大至150亿元,年均增长45%,气体传感器占全国产量70%以上,在中国2020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第五、中西部第一。

——创新引领制度型开放战略。依托自贸区、航空港实验区和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突出抓好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六大体系联动发展,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数字化应用、制度创新,加快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发展。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40项,其中全国首创47项,获批国家新一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全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 5892.1亿元,增长19.1%,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中部城市第一。

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成绩、一串串数据,都是郑州市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不断突破尝试的努力与坚持,更是全市上下共同扛起高质量发展大旗,展现的责任与担当、能力与作风。

以解决群众身边问题转作风改作风

为人民谋福祉是谋划和推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就是要通过解决群众身边问题转作风改作风,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活动开展以来,郑州市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破解改革创新中的瓶颈制约、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盯紧“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息,全市各有关部门聚焦企业问题,广泛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精准落实惠企政策,躬身入局纾困解难。经开区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东风日产、富泰华等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企业存在问题,做好生产要素保障。陆续帮助东风日产郑州基地修复和加固护坡和围墙,帮助富泰华30个小时恢复供气、60个小时恢复供电,发放道路通行证120余张等,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在郑东新区,为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区党工委把全面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最直接、最有效的生动实践,建立完善“万人助万企”活动效果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各级干部“上门服务”意识、能力和成效,持续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创造最优良的发展环境。通过强化联动,主动服务,属地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强化与企业对接等方式形成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更大的成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通过“万人助万企”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郑州市还通过互联网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使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更加顺应民意、更加符合实际。3月29日,“郑州12345”手机APP上线应用,陪伴郑州人37年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再添与群众互动的渠道,群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提诉求,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在对群众诉求施行闭环处理的同时,热线平台依照规定,根据诉求办理情况自动打分,对承办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对在办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视情节轻重进行警示约谈,追责问责,让群众问题得到更快更有效的解决。

立足群众,解群众之所盼,在今年冬季的郑州得到印证,考虑到寒流影响,郑州热力集团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在2021~2022采暖期实施了提前及延长供热各一周的举措,供热时间达136天,成为郑州市集中供热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供暖周期。这背后并不是一个简单数字的延长与改变,而是党委、政府和企业拧成一股绳,从人民至上的出发点与根本点着眼和入手,围绕群众切身需求,办实事、解民忧。

虽然延长供暖让郑州人度过了一个“暖冬”,但国内多地疫情反弹却阻碍了人们踏春的脚步。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反弹的底线,郑州市要求在细化疫情防控标准的同时,强化责任,以过硬的作风,以对群众负责、对大局负责的态度,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为实现精准防控、精细服务,郑州市在社区层面成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工作专班,惠济区裕华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轩海峰就是疫情防控“三人小组”的一员,同时也是裕华社区二级网格长,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根据辖区实际,科学划分网格,统筹协调“三人小组”成员,定期研讨会商,科学研判,全力扎实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大至疫情防控卡口、核酸检测点的布控,小至隔离人员生活配给、垃圾清运,他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在全市16个开发区、区县(市),210个街道(乡镇),3252个社区(村),均组建了“三人小组”工作专班,推动防控力量下沉一线,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用工作成效来检验,全市上下把“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将活动开展成果转化为推动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以制度化建设保证转作风“常态化”“持久化”

制度化建设是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的根本之策。郑州市坚持把“当下治”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把“点办理”与“批处理”统筹起来,健全机制、常态长效,推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发力、走深走实。

——建立清单化落实机制。坚持工作任务方案化、项目化、清单化,对重大任务、重点问题、重大改革三个清单实行台账式、动态化管理,挂图作战、跑表计时,把任务细化到项目上、进度具体到月份上、效果体现在数据上,定期盘点、对账销号,并通过区域观摩、评优评差、典型示范、巡回督导、正面引导五项机制,推动重点工作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以先进带后进、后进学先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建立闭环推进机制。围绕市委“十大战略”行动和现阶段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推进,建立周交办、周例会、周讲评机制,一周一碰头,一周一交办、一周一“答卷”,避免“一窝蜂”“打乱仗”;建立月观摩、月督导、月通报机制,每月围绕1~2个重点任务,至少进行1次工作观摩和巡回督导,通过汇总情况、通报反馈,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倒逼责任单位抓落实、抓推进、抓成效,带动全市比起来、干起来,形成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

——建立“对标学比干、擂台大比武”机制。瞄准8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深圳、杭州、南京、苏州等先进城市,按照“对等、对口、对应”“跳一跳、够得着”等原则,各地各部门分别选取短期追赶超越的对象、确定长期奋斗的目标,市级拿出一个全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各区县(市)、开发区以及市直经济发展口、社会管理口、民生服务口部门,分别制定各自指标体系。按季度以擂台比武形式,分条块、分层级搭建三类业绩晾晒、经验讲评和工作考评平台,县区层面开展季度擂台大比武,市直层面开展季度问政大比武,乡镇层面开展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年终盘点排名,推动全市上下比学赶超。

——建立抓人促事工作机制。在村(社区)层面,开展党组织书记“亮承诺、赛实绩、比干劲”活动,建立乡镇擂台比武、县级专场比学、市级定期交流展示制度,有效激发基层干事活力。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季度交流会制度,采取“两推一访”方式遴选发言人选,80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全市舞台发言,其中40%的交流发言人得到提拔重用。在市直部门层面,实施“双抓双促”(抓支部促党组、抓述评促引领)活动,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推动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营造浓厚干事氛围,促进基层工作整体提升。

——建立“四挂钩”考核机制。围绕发展质效、项目建设、市场活力三个方面,差异化设置指标,实行季度和全年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综合考评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要素配置挂钩“四挂钩”。同时,将考核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督查”、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有机结合,用事实、数字、业绩说话,用实践、实绩、实效考核选拔干部,切实把“帽子”戴到有能力的人“头上”,“板子”打到做虚功的人“身上”,倒逼干部自我加压、自我提升,在岗在位在状态,推动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全市上下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突破“惯性圈”、打破“舒适区”,持续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干净干事干练”的优良作风,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刘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