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努力探索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0-10-12 09:09:21  
我市结合自身的农业资源禀赋实际、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和广大市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把高效都市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走出一条具有特大城市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国庆假期,每天都有两万多人到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千稼集景区感受农耕文化、品尝特色小吃、欣赏民间杂艺、体验游乐项目。这里的水车、篱笆墙、老院落、木板车、酿酒作坊、古戏楼、马灯、犁、耧及木质车轱辘等,都让游客体验到浓浓的乡土味道,感受到年轮的烙印。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山村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走出了一条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泰山村的发展是我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我市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统筹推进乡村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大振兴”,在乡村振兴中迈开大步、在城乡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郑州特色、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好顶层政策设计

推进乡村振兴,做好顶层设计是前提。

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在顶层设计方面,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都市生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制定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科技振兴、乡风文明、组织振兴、脱贫攻坚等专项行动计划,确定了我市推进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在组织建设方面,按照“五级书记抓振兴”的要求,逐级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县(市、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政策保障方面,突出“四个优先”,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高标准“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引导推动“人财物”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做强都市生态农业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我市结合自身的农业资源禀赋实际、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和广大市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把高效都市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走出一条具有特大城市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载体,我市着力发展高效都市生态农业,打造一批经营管理到位、科技水平领先、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和在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50多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新郑市、中牟县创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市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强“三链”同构,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目前我市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总数6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3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个;持续提升农业品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全市“三品一标”总数406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河南省著名商标52个;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各地发展电商农业。登封市建成市级电商运营中心,开设“农村淘宝”“邮乐购”“益农信息社”等各类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同时,我市还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此基础上,我市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我市坚持城乡一体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242个自然村新通硬化路;农村互联网覆盖率100%、入户率85%;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8处,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市六县(市)已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并基本达到“五有”标准,目前我市农村地区共运行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53座,镇村保洁人员约1.58万人,配备各类垃圾桶约32.2万个,小型垃圾收集车1万余辆,大型垃圾转运车368台,基本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需求,做到日产日清。全市已列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1673个规划保留村中,已完工1240个。我市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户厕水冲式改造32万余户。

依托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美丽经济,涌现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友好“示范样本”。全市共建设美丽乡村57个,其中,泰山村、樱桃沟村被农业部命名为最美休闲乡村,黄固寺村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关系农村社会稳定,也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市着力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建设和谐美丽乡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市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后开展3轮“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逐步提高村级运转经费,让村党组织有底气、有能力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87个;建强基层骨干队伍,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储备计划”,每村储备3~5人,全市村级后备力量达到9000人。同时,做好乡土人才联络与回归工作,共纳入乡土人才库1.7万余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建成县级以上文明乡(镇)72个、文明村780个;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全市共评选“星级文明户” 17357户;全市平安社区、平安村创建率达到90%。

瞄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郑州正不懈努力,铿锵前行。

(编辑:刘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