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郑州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市农委农业生产处  时间:2020-02-14 11:23:13  

  “立春”已过,农时不等人,全市小麦生产已进入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农技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早部署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因苗制宜、促弱控旺培壮,落实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各地要结合今年生产实际和当前气象条件,重点抓好以控旺长、防冻害、防倒伏、防病虫为主要内容的麦田管理技术措施:

  一是控制旺长。旺长麦田由于群体较大、田间郁闭,个体抗逆能力下降,极易引起冻害和后期倒伏,春季应通过以下措施控制旺长:一是镇压。对已经出现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小麦返青以后,选择平均气温5℃以上的晴天午后进行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旺长严重地块可每隔一周左右再镇压一次,共镇压2~3次。二是化控。旺长麦田也可在起身初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防止后期倒伏。三是肥水后移。对没有出现脱肥症状的旺长麦田,应在镇压和喷施化控剂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将追肥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后期。

  二是化学除草。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及早进行化学除草。但由于早春气温波动大,实施麦田化学除草前应关注天气预报,喷药前后3天不宜有强降温天气,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化学除草。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三是稳壮促弱。对一二类壮苗麦田,要控促结合,保苗稳健生长。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春季管理要前控后促,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穗大粒多。对三类弱苗麦田,要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于拔节期进行,亩施尿素5-7公斤,以提高成穗率增穗数,促进小花发育增粒数。对叶色和生长正常的晚播麦田,要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

  四是预防冻害。今年我市冬季气象较常年偏高,春季气温升温快,变化幅度大,发生“倒春寒”的风险大。因此,各地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小麦拔节期,特别是预报寒流来临之前,对缺墒地块应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五是防治病虫。今年春季病虫害应以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麦蜘蛛、蚜虫等为重点,实行精准防控。一是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二是返青拔节期实施病虫早控。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黄花叶病等土传病害,并注意挑治麦蚜、麦蜘蛛,压低虫源基数。三是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要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抽穗扬花期如有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据小麦苗情和病虫发生情况,科学配方,混合施药,一喷多效。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类植保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减轻疫情防控压力,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

  春季是促进苗情转化、构建合理群体、培育壮秆大穗的重要时期,是赢得今年夏粮丰收主动权的关键环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抓住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集聚。及时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手段,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关键农时和农民急需之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必要的实地指导。

(编辑:张珑)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