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9年秋粮生产技术意见
来源:市农委农业生产处  时间:2019-05-30 10:45:49  

郑农办〔2019〕49号

各县(市)区农委、各开发区农业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河南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省政府“三夏”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抓好秋粮生产,指导农民种好、管好秋粮作物,持续推进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结合郑州实际,现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底线思维,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坚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促进秋粮生产转型升级;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作物布局上,减少非优势区低效粮食作物,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品种结构上,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在栽培技术上,推广应用绿色化、机械化、轻简化等高质高效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二、调整优化秋粮种植结构

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引导农民开展秋粮结构调整,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提高农民种粮效益。要多层次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在区域布局上,对降雨量较少、灌溉条件较差的丘陵旱区要逐步降低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在品种结构上,大力推广应用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生产优质玉米。有加工条件的地方,要适度发展鲜食玉米和专用玉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要稳步推进大豆生产,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大豆,开展玉豆、麦豆等轮作倒茬,扩大“双高”大豆品种种植面积。积极探索发展优质绿色水稻,在适宜种植水稻的沿黄区域,积极推广“水稻+”高质高效种养模式,提高种养综合收益。大力推动甘薯及杂粮发展,重点发展品质好、产量高、适宜加工的淀粉型优质专用甘薯;适当发展优质鲜食甘薯种植面积,以满足逐渐增长的市场需求。在西部丘陵山区旱区适应性推广种植谷子等耐旱、耐瘠薄杂粮作物。

三、抓好关键技术落实

一是大力推广玉米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抓好机械单粒精播、种肥同播、科学排灌、绿色防控病虫草害、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环节,加大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和机械烘干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以机械代替人工,简化田间作业环节,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有效实现玉米生产的轻简化和高效化,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推广夏大豆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选用“双高”品种,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应用高质量播种机,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因地精确施肥,巧施叶面肥,做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科学化学调控,完熟期机械收获,实现绿色、节本、高效生产。三是大力推广脱毒甘薯栽培技术和谷子全程机械化技术。进一步加强脱毒甘薯推广力度,扩大应用面积,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完善机械起垄、收获配套,加强甘薯茎线虫病绿色防控。谷子重点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通过机械化精量沟播、种肥同播,机械化收获等在谷子生产中的运用,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单产,实现节本增效。

四、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秋粮生产时间短、任务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技术服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持续开展“万名科技从员包万村”、“百站包万家”科技服务行动。按照“市级分县包乡、县乡包村联户”的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做到分级服务,分类指导,对全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各级农技部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有效对接,根据专业优势和技术需求,确定服务内容,构建“专家——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平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休实施精准服务。依托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小农户发展。

二是科学防灾减灾救灾。我市夏秋季节自然灾害多发、重发、频发,加上秋粮作物生育期短,田间管理回旋余地小,易对秋作物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各地要加强农业抗灾减灾的科学指导,做好预案,提前做好抗灾防灾救灾各项物资、资金和技术准备。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作用。一要立足防灾。积极落实选用抗逆品种、调整播期等措施,预防高温热害等灾害。加快烘干技术应用,以应对收获期遇雨寡照天气造成谷物发生霉变的风险。二要科学减灾。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主动与气象、应急等部门会商,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灾害程度。三要精准救灾。灾害发生后,科学制定救灾方案,指导农民因地制宜落实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结合生产需要,调配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要联合工商、公安、质监、工信、供销等部门,以种子、农药、肥料打假和监管为重点,深入开展“三夏”农资市场打假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农资质量抽检,清理整顿农资市场主体,严厉查处坑农害农案件,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各地要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农资监管的高压态势,确保农资市场环境得到持续净化。

 


   


 

 

2019年5月29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