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治理重在出实招见实效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本站  时间:2022-01-08 10:08:04  

“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郡县稳。”乡村的稳定与善治,历来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具体要求。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我们深刻认识到,越是在新阶段关键期,外部环境越是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为艰巨繁重,越需要高度重视乡村治理,提振农民精气神,以善治乡村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乡村治理是最基层的社会治理,同时也是最综合的社会治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项工作抓好了可以凝心聚力,稳住农村这个战略后院;抓不好就可能导致人心离散,甚至激化矛盾引发社会不稳。农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将乡村治理抓紧抓实。然而,由于乡村治理的目标难以量化、缺少抓手载体、成效难以考核等原因,这项工作往往被认为“不好抓”,因此在一些地方不被重视,甚至有所忽视。

事实证明,乡村治理抓与不抓不一样、大抓和小抓不一样、虚喊跟实干更是大不一样。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各地重点围绕共性问题以及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党建引领、村民说事、一村一法律顾问、积分制、清单制、数字乡村治理等各种创新性做法不断涌现,“三治”结合实现形式更加丰富,其中不少治理方式由于探索创设了细化标准、规范程序和评价机制,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重点就是要务实功、出实招、见实效,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首先要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在乡村治理中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全国128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引导力、号召力,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建立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类乡村组织的领导,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城市滞后,主要滞后在适应农民群体特点的平台载体少。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增加形式多样、接地气的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村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要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划清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界限,坚决反对各种不良风气,重点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还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动,不可避免会带来各种矛盾冲突。化解矛盾纠纷要抓小抓早,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实际加快构建起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要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斗争,进一步改善农村政治生态和治安环境。要深入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维持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持续抓好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止出现聚集性疫情。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展望未来,乡村治理虽然仍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和挑战,但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乡村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乡村善治就一定会迈入新境界!

(编辑:李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