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农业农村信息2022年第27期(总第1290期)
来源:郑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时间:2022-05-26 10:58:57  
●郑州市农委党组召开“7·20”特大暴雨灾害 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5月24日,郑州市农委党组召开“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樊惠林主持。市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相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为开好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农委党组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案件论述摘编》、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等文件精神;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樊惠林代表市农委党组领导班子进行对照发言,重点从6个方面进行深入查摆,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随后,樊惠林带头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班子成员依次作对照检查和自我批评,逐一提出批评意见。
樊惠林在总结讲话时强调,要以“案”为基础、以“促”为关键、以“改”为目标,切实抓好“7·20”问题整改。一是要学习政治理论,深化思想认识。树立“安全就是政治”的意识,把以案促改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提高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开展全委干部应急能力提升大培训大练兵,坚持常态化应急演练,切实提升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把以案促改与正在开展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机结合,实事求是开展调研,落实落细各项防汛减灾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三是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早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做好防汛准备,有效防范洪涝灾害发生。立足防灾减灾实际,深化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放大以案促改综合效应,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委组织宣传处)
●第五届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在郑州开幕
科技兴农,种业先行。5月23日第五届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在郑州开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河南省种子站站长马运粮,郑州市政协副主席李新有、郑州市农委党组成员徐宝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所长、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雷振生出席会议。
本次展会针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不同特色,分别开设了高产新品种组、抗赤霉病组、晚播早熟组、优质强筋组、特色新品种组等,共展示来自7个省份128家企业、45家科研单位的参展品种,参展品种达446个小麦品种。在现场观摩的同时,组委会邀请专家对通过考评品种进行现场综合评价,为社会推荐高产绿色优良品种68个,通过种业商务网同步直播,直播当天,观看人数达95万。
一粒好种,万担好粮。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稳住“基本盘”,筑牢“压舱石”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生产,越要确保粮食安全。本次展会丰富的小麦品种资源,能满足市场不同群体的需求,为经销商和农民朋友足不出户选种、用种提供参考;为全国小麦育种成果分享提供机遇,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种业的产学研用合作搭建平台、链接产销、活跃市场;同时,为我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郑州种业加快振兴、坚持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做出积极贡献。
(委种业管理处、种子站)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到郑州市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点调研
5月23日,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李铁庄等一行4人到伊洛河和黄河交汇处实地调研黄河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点情况,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巩义市农委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的伊洛河水域是黄河流域在河南境内唯一的一个黄河鲤鱼产卵场,该处水域也是国家级黄河鲤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是农业农村部交办的黄河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点,该处水域共设有5个水质监测点,每年要开展水质监测并将结果上报农业农村部。
调研组先后到伊洛河香玉坝、伊洛河黄河交汇处等监测点查看点位,了解采样流程、采样方式,听取技术人员相关汇报。李铁庄要求省市县要紧密合作,做好该项工作,同时对2022年度重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任务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设立明显标志标牌,二是每个断面采样要具有代表性,把握取样时间特性和空间分布;三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抢抓时间,尽早开展2022年监测点采样工作。
(市水产站)
●新密市“三夏”生产拉开序幕
今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小麦生产早期促弱转壮抓田间管理,中期以条锈病和赤霉病为主防治病虫害,后期加力推行“一喷三防”,对小麦进行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据5月6日市农技人员对我市小麦不同生态类型测产调查,全市麦播面积39.82万亩,预计总产11.8万吨,小麦整体长势好于预期,夏粮比去年稳中有升。
新密市农委积极筹备“三夏”生产工作。一是抓抢收抢晒,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现在麦收已开始,积极组织力量,突击抢收、抢晒、抢入库,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夏收任务,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二是抓关键措施,做好夏种工作。围绕种足种好秋作物,做好贴茬抢播和机械化播种。加大秋作物优质高产主导品种和配套技术的宣传、推广、应用力度,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同时做好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三是抓田间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秋作物生产周期短,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多,回旋余地小,新密市及时印发《2022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引导群众早管、细管,向管理要效益;四是抓农资监管,保生产资料供应。“三夏”时节,正是广大农民群众购买、使用生产资料的高峰期,新密市农委积极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同时,努力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调剂、调运和供应工作。
全省“三夏”生产暨夏粮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新密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准备,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三夏”工作全面胜利。目前“三夏”生产已拉开序幕。截至5月24日,新密市共出动农机155台,已收获小麦1.16万亩,其中机收1.14万亩,脱粒1.14万亩。
(新密市农委)
●新郑市多措并举 全力备战“三夏”生产
为切实做好今年“三夏”工作,新郑市农委早准备、早动手、早行动,多措并举,全力备战“三夏”生产。
一是抓好小麦后期管理。新郑市农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落实小麦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控、防倒伏等关键技术措施,做好“干热风”、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防范,指导群众科学管理小麦后期生长,确保夏粮收获颗粒归仓、夏收夏种不误农时。同时组织植保专业技术力量,加强小麦病虫害预报预测,及时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开展新郑市小麦“一喷三防”和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促进粮食增产丰收;二是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巡查检查,以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为重点,规范农资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三是提前做好“三夏”机收准备工作。为做好农机筹备与机具检修、应急服务,新郑农委成立“三夏”生产服务工作小组,包含技术组、应急组、安全组、保障组,制市农机中心定了“三夏”期间农机生产应急预案,并深入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种植大户等进行“三夏”期间作业服务,宣讲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操作安全知识等内容,督促、帮助农机手做好农机具检修工作,确保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三夏”生产,提升“三夏”作业质量;四是深挖机收减损潜力。新郑市农委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5月20日组织召开了“三夏”农机化生产动员会暨农机技术培训会、“新郑市2022年机收减损技术培训会”以及“新郑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保障会”等会议,部署组织农机手、新型农业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努力降低小麦机收损失;同时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争取完成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标任务,达到提升粮油综合生产力的目的;五是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继续实行市、乡镇、村三级禁烧责任制,充分发挥“蓝天卫士”电子监控系统作用,同时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以用促禁,加大监控力度,确保有烟必查,有火必罚。
(新郑市农委)
●新郑市开展农作物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全力保障“三夏”生产
“三夏”生产即将来临,近期,新郑市农委组织开展了农作物农资市场专项检查,以强化农作物农资市场监管,维护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全市“三夏”生产中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此次检查以杂交玉米、大豆和蔬菜等种子、农药、肥料为主,对全市辖区内农资交易市场和农资经营门店开展检查和抽样。按照日常监管加“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模式,瞄准种子质量不合格、农药隐性添加、肥料标签标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开展质量监督抽查。扩大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查种类、批次,增强执法抽检针对性、精准度,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样品将按要求进行依法查处。截至目前,已检查农资经营门店30余家,抽检农资样品50余份。
(新郑市农委)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