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预防警报
来源:植保植检站  时间:2020-04-30 10:43:45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也是小麦穗期重要病害,该病不仅导致麦穗枯黄,籽粒秕瘦,严重减产,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还因病粒含有毒素,大量食用病麦将会造成人畜中毒,严重影响小麦品质。该病在菌源充足、品种感病的情况下,只要抽穗至扬花期遇两天以上连阴雨或大雾、结露天气,就可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

  近年来郑州市秸秆还田面积较大,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田间菌源丰富。小麦主栽品种多为小麦赤霉病感病品种。目前小麦已进入抽穗期,并于4月20~27日进入齐穗扬花期,是小麦赤霉病侵染的敏感时期。另据市气象局预报,近期我市有3次降雨过程,分别出现在4月18日、4月22-23日、4月27-29日,与小麦齐穗扬花期基本吻合,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小麦赤霉病在我市偏重流行风险较大。

  各县(市、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提前发布小麦赤霉病预防警报,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及时做好预防。小麦赤霉病预防窗口期短、时效性强,及早进行大面积预防,最大限度减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和危害损失,确保我市小麦优质丰产。同时继续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小麦条锈病坚持“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策略。

  防治方法:

  1、防治小麦赤霉病:每亩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12~1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28%烯肟菌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0克,或40%戊唑醇·咪鲜胺水剂25~30毫升,兑水喷雾。要注意均匀打透,除喷施小麦穗部,还要喷施到下部,亩用药液量不少于45千克,以保证防治效果。若遇阴雨、雾露等适宜小麦赤霉病发展的高湿天气,应在降雨间隙及时喷药,在首次用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喷药。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

  2、防治小麦条锈病:每亩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12~15毫升,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5毫升,兑水喷雾,兼治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
  防治以上病害的同时,也可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40%乐果乳油50毫升,或3%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等杀虫剂混合用药,同时防治麦蚜。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作用,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

(编辑:李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