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四年来实施产业 扶贫项目500余个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0-05-12 08:57:51  
“餐饮和住宿情况都比去年五一好,假期后四天俺家人忙不过来还得找人帮忙。”盘点起五一假期自家农家乐的营业情况,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村民李文献的感受可以用“忙并快乐着”来概括。

本报记者 武建玲 

“餐饮和住宿情况都比去年五一好,假期后四天俺家人忙不过来还得找人帮忙。”盘点起五一假期自家农家乐的营业情况,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村民李文献的感受可以用“忙并快乐着”来概括。 

南岭新村近年来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用乡村旅游带动特色种植和餐饮服务业融合发展,而且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每年接待游客三四十万人。2018年底,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368人全部脱贫。2019年底,该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超万元,其中2/3家庭有稳定的增收渠道。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些村民不仅脱贫,还奔上了致富路。 

南岭新村是我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来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四年投入财政扶贫产业发展资金7亿多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57个,成效明显。 

强化政策支持 

我市于2016年印发了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明确了扶持重点、发展目标、责任单位等。2018年,又印发了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工作考评办法实施细则等4项制度,形成了“1+4”产业扶贫政策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量化考核。2016~2019年,全市投入财政扶贫产业发展资金7.03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57个,用“特色产业、新型合作组织、集体经济收入、创业致富带头人对村覆盖率,产业帮扶政策对户覆盖率”,对各地产业扶贫成效进行量化考核,推动产业扶贫政策落地见效。 

突出产业特色 

在产业扶贫上,我市注重立足贫困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在产业上做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我市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山区,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丰富。依托这些资源为载体,我市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点带动一批贫困户通过从事旅游业脱贫致富。 

在产品上做优,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登封市颍阳镇国家级核桃种植示范基地为代表,连片种植核桃面积达到2.2万亩,覆盖19个贫困村、587户贫困户;以荥阳市河阴石榴产业带为代表,2019年石榴种植面积达到6.041万亩、总产量近6万吨、产值超6亿元,辐射带动18个村,其中有6个贫困村因此而脱贫致富。 

在业态上做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商、光伏等新兴产业。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小杂粮、小杂果、柿子、芥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产品;完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服务全覆盖,培育电商扶贫带头人173人;光伏扶贫电站带动新郑、登封707户贫困户增收。 

提高带贫效果 

结合实际,我市探索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带贫模式。 

企业带动发展型。支持龙头企业及一些地方小型企业依托自身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发展“订单农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2019年全市163家企业带动贫困户785人直接务工就业,带贫人数7500余人。

 合作社带动发展型。大力扶持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成为会员,与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通过农户自种、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资金入股、带动务工、技术指导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公司+集体+农户”带动发展型。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引进专业化经营公司,按照资金、技术、土地、资源、资产、劳动力等因素入股,经营所得由公司、集体和农户按照股份进行分配,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致富能人引领带动型。实施“能人引领”工程,鼓励农村“能人”创办农民合作社,担任贫困村产业指导员,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全市共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1013人,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每个贫困村致富带头人3人以上。

(编辑:刘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