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奔小康 乡村振兴 沃野田畴织锦绣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0-03-08 10:05:07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围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用好深化改革法宝”六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全面小康,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可以说,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如何。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去年以来,郑州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和去年9月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统筹推进乡村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大振兴”,全市“三农”事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认真谋划 走好乡村振兴第一步谋定而后动。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科学实施?首先要因地制宜搞好谋划。

       做好有关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成为郑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步。

       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围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用好深化改革法宝”六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依照中央和省关于乡村振兴作出的一系列顶层政策设计部署,我市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都市生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制定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科技振兴、乡风文明、组织振兴、脱贫攻坚等专项行动计划,确定了我市推进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任务表”和“时间表”。按照“五级书记抓振兴”的要求,逐级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去年6月和10月相继召开了高规格全市性的乡村振兴推进会。

       在谋划制定乡村振兴系列规划和政策中,我市注重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确保顶层设计科学。

       按照“四个优先”的要求,我市完善配套政策,引导推动“人财物”等要素向农村农业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2019年,安排农业农村相关财政投入40亿元,较上年增长11.2%;将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标准由8000元提高到10000元,将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至30万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突出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选择新密市作为示范县,六县(市)各选择一个乡(镇)作为示范乡(镇),引领全市乡村振兴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针对我市“三农”发展的难点和弱点,我市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涉农资金整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发展等6个重大课题调研,研究制定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对标对表 确保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按照乡村振兴“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郑州“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市集中发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重点工作在郑州落地见效。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服务全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去年,我市完成120万亩粮食功能区划定和粮食安全县(市)区长责任制考核;推动藏粮于地,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2.8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达到14.5万亩;推动藏粮于技,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5%。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强市。我市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快推进1.2万亩高标准“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新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10万亩、湿地农业1万亩,151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集群效应逐步彰显,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总数6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31个;农业品牌带动能力持续提升,全市“三品一标”总数329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河南省著名商标52个。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我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六县(市)已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并基本达到“五有”标准,农村地区共建设运行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70座,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的村164个,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1661个,初步达到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加快推进规划保留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去年已完工62个村,在建312个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4.3万户,超额完成2019年省市民生实事任务。32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83个。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促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互联互通。在六县(市)选取114个行政村开展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试点,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水平。

       此外,我市还注重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骨干队伍,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宅地基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突出重点

       在乡村振兴中迈开大步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我市将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到“在乡村振兴中迈开大步、在城乡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在几个方面发力——

       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载体,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围绕产业布局和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园区化、基地化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经营管理到位、科技水平领先、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引领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中原特色、郑州韵味的美丽乡村,以此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更加出彩,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计划新开工建设美丽乡村项目10个以上。同时,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治理,建设宜居乡村。

       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方向,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推动农村公路向自然村组延伸。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立、治”工作。加快行政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强乡村物流、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试点工作。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以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抓手,把农村建设成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完善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发挥好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强化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坚持县乡村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增强“三农”事业发展后劲。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市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提升土地流转率。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以巩固提升为主线,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紧密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兜底保障,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郑州正在生机勃勃的中原大地上认真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编辑:王柯)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